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轉載-唯心-(二)現象論的心 文/聖嚴大師

唯心-(二)現象論的心
(二)現象論的心
這又可分作認識心與修道心的兩大類:
認識心:從小乘的觀點談認識心,名為心、意、識,此三個名相,或有多義,或為一義,一義即是三種名稱雖不同,而其所指則為一;多義即是三種名稱含有三種不同的意義。有說:「意」為過去,「心」乃未來,「識」為現在。有說,在六根、六境、六識的十八界中設「心」;在六根、六境的十二處中設「意」;在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中設「識」。實則,此三名所指,仍是一樣東西,即是認知及辨別的心理現象。
另從大乘的觀點談認識心,是指唯一的根本識,或名為阿賴耶識的種子生現行,即是第六識的功用。阿賴耶識則是儲藏一切染淨種子的倉庫,是第六認識心的本體,它是萬有所成,也能變現萬有。

修道心:經論中常有提到修道心的重要性,例如《阿彌陀經》中的念佛至「一心不亂」,《法華經》卷七的「一心稱名」;天親《往生論》中的「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善導大師《觀經疏》第四卷說到「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修道心的功用,是從修習戒、定、慧而產生。戒的精神在於止一切惡,行一切善,善惡的抉擇判別,在於心的運用。小乘人持戒,特重於身體的威儀清淨,大乘的菩薩持戒,特重於心地的染淨差別。
所謂修道心,有三種形態:散心、定心、慧心。散心修道,意為雖行於散善,而猶能夠隨分攝心;定心則是內與三昧相應,外息一切緣慮妄想;慧心,是指從修定而得的智慧功能,或經由聖賢的開示,或自行讀誦,得見心眼的光明,或名「心印」。《傳法正宗記》卷第二云:「夫心印者,蓋大聖人種智之妙本也,餘三昧者,乃妙本所發之智慧也,皆以三昧而稱之耳。心印即經所謂三昧王之三昧者也。如來所傳,乃此三昧也。」經說「如來惠我三昧」,即是以佛心印,印證弟子得法眼淨,開了心頭的智慧之光。《祖庭事苑》卷八也說:「達摩西來,不立文字,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此處的「心印」是指修得的智慧:「人心」是指真妄和合的如來藏,或已被煩惱覆蓋的第八阿賴耶識;「見性」是見真如的本性,即是本然的理體。

戒能安身,定能安心,慧能從心起用。以心印心是智慧的功用,在主觀的內在與客觀的外在之間,完全合而為一的一種心理狀態,所謂但可心照而無從言宣的一種直感。

圖: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佛教入門 」


※※※已得授權轉載自『法鼓山心靈電子報』,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http://www.ddc.com.tw 】所有,非經彼授權,不得轉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