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何等為『菩薩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何等為『菩薩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依《大寶積經》開示:菩薩若能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何謂三十二法?即所謂
(一) 常為眾生深求安樂。
(二) 皆令得住一切智中。
(三) 心不憎惡他人智慧。
(四) 破壞憍慢深樂佛道。
(五) 愛敬無虛親厚究竟。
(六) 於怨親中其心同等至於涅槃。
(七) 言常含笑先意問訊。
(八) 所為事業終不中息。
(九) 普為眾生等行大悲。
(十) 心無疲倦多聞無厭。
(十一) 自求己過不說他短。
(十二) 以菩提心行諸威儀。
(十三) 所行惠施不求其報。
(十四) 不依生處而行持戒。
(十五) 諸眾生中行無礙忍。
(十六) 為修一切諸善根故勤行精進。
(十七) 離生無色而起禪定。
(十八) 行方便慧。
(十九) 應四攝法。
(二十) 善惡眾生慈心無畏。
(二十一) 一心聽法心住遠離。
(二十二) 心不樂著世間眾事。
(二十三) 不貪小乘。
(二十四) 於大乘中常見大利。
(二十五) 離惡知識。
(二十六) 親近善友。
(二十七) 成四梵行。
(二十八) 遊戲五通。
(二十九) 常依真智。
(三十) 於諸眾生邪行正行俱不捨棄。
(三十一) 言常決定貴真實法。
(三十二) 一切所作菩提為首。
由此觀之,如是『三十二法』,即所謂菩薩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法』者,梵云達磨Dharma,為通於一切之語。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事物其物者,道理其物者,皆悉為法也。唯識論以自體任持與軌生物解二義解法。自體任持者,謂竹有竹之自體,梅有梅之自體,有形者,有形之自體,無形者,有無形之自體,各保任維持其自體也。軌生物解者,謂如是既各有自體,皆為自體任持之狀,然只限於有體,不能容無體,法者,兼攝無體,該盡一切也。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雲︰「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雲︰「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yam.com/famscl2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