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3387-云何為『菩薩逮得降毀魔場三昧』


標題:云何為『菩薩逮得降毀魔場三昧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逮得降毀魔場三昧?茲依《佛說如幻三昧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有四事逮是三昧。何謂四一所行立心清淨調和;二志性柔軟而無諂飾;三入深法忍心不起滅;四所有施未曾愛吝。

(二)    復有四法逮是三昧。何謂四一行至誠不懷欺詐;二習閑居寂寞之行;三啟受經典諷誦諸法;四究竟諸行棄捐非義。

(三)    復有四事逮是三昧。何謂四親近善友;二限知止足;三精思獨處;四不在憒鬧。

(四)    復有四事逮是三昧。何謂為四一心不樂聲聞;二捨緣覺意;三志菩薩道;四逮得法忍。

(五)    復有四法逮是三昧。何謂為四一修空法不計有人;二尊無想捨眾悕望;三無放逸除諸所願;四知足悅棄一切有。

(六)    復有四法逮是三昧。何謂為四周旋無量生死之難;二等療一切眾生之類;三常一心唯念應時;四無馳騁度于彼岸。

    由此觀之,如是『六類四法』,即所謂菩薩逮得降毀魔場三昧,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三昧』者,梵音sama%dhi,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於一處而不動,故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於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心念,故曰息慮凝心。如同《智度論》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同曰:「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212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udn.com/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