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以苦為樂
《雜阿含經》中有一段故事——
佛陀在毘舍離城講經時,一日早晨,阿難進城托缽途中,看到一群貴族孩童以屋舍門
孔為靶,比賽射箭,箭箭準確射入孔中。阿難歎為觀止,回精舍後向佛陀說起所見情
景。
佛陀問阿難:「毛孔與門孔相比,射準哪個比較困難?」阿難說:「要射入如毫芒般
的細孔,簡直不可思議,非常非常困難。」
佛陀以此為喻,幾十年來不斷向人們解說四聖諦,但世人無明障蔽,能體會
「苦、集、滅、道」真理者,少之又少;就像要將箭射進門孔較易,若要射進比毛孔
微小百倍的孔中,實在困難。
凡夫無明覆心、積習累積,複製無量無數煩惱,難以突破無明網,所以法不入心、以
苦為樂。即使知道人生是苦,卻無法透徹苦的道理、找不到滅苦的方法。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貧、病、殘、疾,現實生活之苦;有求不得、怨憎
會、愛別離之苦。有求必有苦——所愛的人無法長相左右,不愛的人偏偏冤家路窄;加
上日常生活與人相處之間的瞋怒、怨恨……心靈重重煩惱糾結。
有些人仗勢年輕少壯、身體健康,擁有名望財富而放縱心性。但,年輕會衰老,血肉
之軀也難逃病痛的折磨;老病使人形態改變,財寶也無法阻止軀體隨著時日而衰
退。世間有形的物質終究不離「無常」,人所追求的「永遠」,其實是幻境一場。
真理難逢、佛法難聞,有緣接觸佛法,務必要深信;唯有信根深植,才能去除無
明、改變習氣。
人生再怎麼長壽,終有盡時;莫說:等年紀大一點、等到沒有家庭責任再付出……屆時
是不是還有能力、還有機會付出?很難說。所以要及時把握生命,發揮良能,且從付
出中體會佛陀所說「苦、集、滅、道」。
眾生的重重障礙,很多時候是自己障礙自己。心門打開,把法接進來,才能受用,成
為付出的能量。只要有心,天地間處處皆是法、人人都是一部大藏經;以清淨心吸收
法、力行法,就能增長智慧。
理解真諦,就沒有人我是非與煩惱。「精進」是自我前進;如果別人停滯了,不要拿
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也不要去想對方是不是不能合作、不負責任?而是要多關
心,感恩他曾有的付出。
行在菩薩道上,前腳踏,後腳若是還黏在地上不肯放,不只辛苦,也無法前進。法入
心,就能心開意解,轉逆境為增上緣;所見一切皆美好,這就是「善解」。日日知
足、感恩、善解、包容,日子天天好過。
付出造福,其實也是為自己鋪平心路;人與人之間以誠意虔誠互動,心平,天下就能
平安。
《雜阿含經》中有一段故事——
佛陀在毘舍離城講經時,一日早晨,阿難進城托缽途中,看到一群貴族孩童以屋舍門
孔為靶,比賽射箭,箭箭準確射入孔中。阿難歎為觀止,回精舍後向佛陀說起所見情
景。
佛陀問阿難:「毛孔與門孔相比,射準哪個比較困難?」阿難說:「要射入如毫芒般
的細孔,簡直不可思議,非常非常困難。」
佛陀以此為喻,幾十年來不斷向人們解說四聖諦,但世人無明障蔽,能體會
「苦、集、滅、道」真理者,少之又少;就像要將箭射進門孔較易,若要射進比毛孔
微小百倍的孔中,實在困難。
凡夫無明覆心、積習累積,複製無量無數煩惱,難以突破無明網,所以法不入心、以
苦為樂。即使知道人生是苦,卻無法透徹苦的道理、找不到滅苦的方法。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貧、病、殘、疾,現實生活之苦;有求不得、怨憎
會、愛別離之苦。有求必有苦——所愛的人無法長相左右,不愛的人偏偏冤家路窄;加
上日常生活與人相處之間的瞋怒、怨恨……心靈重重煩惱糾結。
有些人仗勢年輕少壯、身體健康,擁有名望財富而放縱心性。但,年輕會衰老,血肉
之軀也難逃病痛的折磨;老病使人形態改變,財寶也無法阻止軀體隨著時日而衰
退。世間有形的物質終究不離「無常」,人所追求的「永遠」,其實是幻境一場。
真理難逢、佛法難聞,有緣接觸佛法,務必要深信;唯有信根深植,才能去除無
明、改變習氣。
人生再怎麼長壽,終有盡時;莫說:等年紀大一點、等到沒有家庭責任再付出……屆時
是不是還有能力、還有機會付出?很難說。所以要及時把握生命,發揮良能,且從付
出中體會佛陀所說「苦、集、滅、道」。
眾生的重重障礙,很多時候是自己障礙自己。心門打開,把法接進來,才能受用,成
為付出的能量。只要有心,天地間處處皆是法、人人都是一部大藏經;以清淨心吸收
法、力行法,就能增長智慧。
理解真諦,就沒有人我是非與煩惱。「精進」是自我前進;如果別人停滯了,不要拿
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也不要去想對方是不是不能合作、不負責任?而是要多關
心,感恩他曾有的付出。
行在菩薩道上,前腳踏,後腳若是還黏在地上不肯放,不只辛苦,也無法前進。法入
心,就能心開意解,轉逆境為增上緣;所見一切皆美好,這就是「善解」。日日知
足、感恩、善解、包容,日子天天好過。
付出造福,其實也是為自己鋪平心路;人與人之間以誠意虔誠互動,心平,天下就能
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