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囑傳持佛法的任務
諸位仁者菩薩們:
今天是我們法鼓山 的大好日、大喜事,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舉辦傳法的儀式,在座的除了常住大眾、法師、行者、同學之外,歷來的護法菩薩們也受邀觀禮,共同分享這份喜悅。
傳法,任務的交代
我現在把傳法的意義、傳法的對象,以及接受法脈的任務介紹一下。
傳法的意義是什麼?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七十六歲時,召集十位弟子交代傳持佛法的任務,我也在七十六歲今天傳法,對象一共有十二位。為什麼是這十二位,而不是其他人呢?今天在場的十二位法師,都是在我們法鼓山 體系內長期奉獻,對我們僧團的運作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心力,有的在禪法修行上有深厚基礎,有的在佛學、教育、文化等方面貢獻很多,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性格穩定、持久性,這是非常重要的。
這次傳法以後,不是僅有這十二位才是我的法子。當初六祖惠能大師交代的十位弟子之中,我們知道真正對佛教史上有貢獻的,好像只有神會禪師,以及記錄《六祖壇經》的法海禪師,其他對後世佛教有影響的像是石頭希遷、青原行思、南嶽懷讓,都不在這十個人之中,但卻對後來的禪宗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即使神會一系在當時北方有貢獻,可惜他後來並沒有傳持的人。
把佛法傳持下去是最重要的,因此,為了讓佛法明燈永續不斷,為了讓漢傳佛教承先啟後,為了法鼓山 理念的傳持和普及,所以我們有傳法的需要。今天這次是任務型的交代、任務型的傳法,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往後如有需要還會再舉行。
接受法脈,補強漢傳佛教之不足
這次傳法的對象是誰呢?我們立出三個條件:
一、已從心法獲得入處,並有弘揚心法的悲願及能力者。
二、接受付託主持正法、弘揚正法、傳承正法、續佛慧命,而具維護、開展法鼓山 系禪法之能力者。
三、已有獨立弘化法鼓山 所傳教法於一方之能力或道場者。
第一是已從心法獲得入處,也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以心印心,不過具有這樣經驗的人,並不一定適合傳法。例如有幾位被我印可過見性的人,臺灣也有、美國也有,但我並沒有傳法給他們,為什麼?因為他們還沒有弘揚佛法的悲願和能力,這個條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明心見性不一定能傳持佛法,這一點請大家要了解。
第二是接受付囑主持正法、弘揚正法、傳持正法、續佛慧命,具有維護和開展法鼓山 禪法能力的人。當六祖惠能傳法的時候,弟子們問他傳的是什麼法,有什麼另外的交代?惠能大師說自己有一部《壇經》,只要照著弘揚就夠了,沒有再另外付囑;當釋迦牟尼佛傳法給摩訶迦葉、阿難尊者,他要他們傳什麼呢?傳正法眼,也就是勝法眼。正法眼、勝法眼是什麼?從《增一阿含經》裡面,我們看到致力將釋迦牟尼佛正確的教法,普及、永續地傳持下去,都有這樣的悲願,所以接受傳持。
第三是已經有獨立一方、弘揚法鼓山 禪法的能力,而且已經有了道場,這種人也是我們傳法的對象。這三種之中具有其中一個條件,我們就傳法。
接受法脈以後的任務是什麼?所謂「接受法脈」,就是接納各派各系所長,我們通常所講的南傳、藏傳,以及漢傳佛教八大宗,這每一派、每一宗的所長,我們都要將他們匯集起來,也就是將每一系、每一派的長處,匯歸到我們漢傳佛教來,改革漢傳佛教的弊端,補強漢傳佛教的不足,就可以跟整體未來的世界佛教接軌了。
十二位接法者
這次接法的人是哪些人?現在以他們的戒臘來介紹一下。第一位是果如法師,他是我最早的一位剃度弟子,現在他有一個道場在臺北縣中和,叫玉佛寺 。雖然他很少回來,但他經常帶他的弟子護持法鼓山 ,他的弟子全都是法鼓山 的勸募會員,而且他已經有幾位很優秀出家弟子。現在我們法鼓山 給他一個任務,請他做禪堂的板首。
第二位是惠敏法師,在我們團體裡面,他的角色非常多,既是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會長,亦是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又是我們行政體系的總執行長,也是我們僧團的首座,還是法鼓山 僧伽大學佛學院副院長。另外,我們已向教育部申請的佛教研修學院,他是校長,同時他還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長、西蓮淨苑方丈、光明寺住持,他是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本身是一位教授。他對我們團體奉獻很多,今天傳法以後他就是我的法子。
第三位是果暉法師,他曾擔任僧團的都監,後來我派他去日本我的母校立正大學留學,今年(二○○五年)春天獲得博士學位,現在他是亞洲大學 專任助理教授,也是法鼓山 僧伽大學佛學院的副教授,今天我同時宣布,他也擔任我們法鼓山 的副住持。
第四位是果元法師,他是一位越南華僑,在美國跟我出家。我到美國各地,他都跟我形影不離,後來擔任美國象岡道場以及東初禪寺住持,現在我請他回到總本山擔任我們禪堂的板首。
第五位是果醒法師,他在我們團體擔任過監院,現在是副都監,同時也負責禪修推廣中心,也就是傳燈院,為僧團的禪修副都監。將來在禪堂運作和禪學推廣上,會與果元法師共同經營。
第六位是果品法師,是僧團現任的都監,實際上他擔任都監已經有五年了,他的工作是代表我出席會議和接見客人,以及代表我做關懷工作。
第七位是果東法師,在我們的基金會以及護法體系,他是輔導師,主要是做關懷的工作,他也是我們僧團關懷院的監院,同時也是我們男眾部的副都監。
第八位是果峻法師,他與我結緣於美國,在美國象岡道場參加過很多次禪修,他曾經在韓國的道場住了很久,也在南傳的修行團體住了很久,並到澳洲完成碩士學位,現在他是我們象岡道場的執行董事、負責人。
以上八位男眾,都是我們體系內擔任比較重要工作的比丘。下面介紹四位比丘尼。
第一位是果鏡法師,他原來是僧團的監院,後來派他到日本留學,去年(二○○八年)在京都的佛教大學完成博士學位,現在回到僧團擔任僧伽大學佛學院副院長,他同時也是國立中興大學 的助理教授,在僧伽教育上,現在要他多花一點心血。
第二位是果廣法師,他先後擔任了二次女眾部的副都監,現在是第二次擔任,已經有五、六年了,而且他是四位副都監中的執行副都監,非常用心在制度的建立以及人事調配。
第三位是果肇法師,他曾經擔任法鼓山 基金會的副執行長兼祕書長。他在基金會服務了十年之久,現在擔任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也是僧伽大學學務長。
最後一位是果毅法師,他是法鼓文化的負責人,不過他現在的任務比他過去加重了四倍。過去他僅僅負責法鼓文化,但目前擔任文化中心副都監,共包括五個單位,都由他來負責。
以上介紹了十二位法子。法子跟一般弟子有什麼不一樣?其實沒什麼不一樣,法子只是交代任務,其他雖然還沒有傳法,但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擔起重責大任,有沒有傳法都不是問題。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傳法是一項責任。釋迦牟尼佛說,我們這些人只要運用佛法、傳持佛法、弘揚佛法,擔當任務之後就是法子。法子是從佛口生得佛法分,也就是自己的心性跟佛說的正法相應,這就是法子。所以,在家居士也能成為我的法子,只要你接受這樣的任務,達成這樣的標準。
法子,一定要發菩提心,一定要有出離心;有出離心就不會有煩惱,有菩提心就會奉獻給眾生。如果受了佛法付託,卻還有煩惱習氣,那就隨時要修正、懺悔、慚愧,這樣子我們才能弘法和利生。在我們僧團裡面,只有職務的輕重,沒有地位的高低,如果接了法就貢高我慢,那就對不起這個法統的傳承。
我們對上要尊敬,對人要友善,對後輩要關心、要慈悲,對自己則要節儉。如果自己有權、有位,享受便比別人多一些,這對傳法就是一種敗壞。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出門是沒有車的,只能騎腳踏車、摩托車,有時候坐小發財車,自己也沒有什麼辦公室,哪個地方有位子,我就坐到那個地方去,吃的、穿的都隨眾。只是現在年紀老了,飲食要人家特別照顧,不過我也沒有吃的比大家好。
記得我的師公,也就是智光老和尚,他的衣服自己洗、自己補,從不借助別人來剃頭。我們要感動他人,就要忍苦耐勞,對人盡心盡力。有學問、有能力當然好,但如果有學問、有能力卻沒有德行,對佛法就是一種敗壞。《六祖壇經》裡有這樣子的對話:有位弟子問惠能大師,你的正法眼藏究竟要付給誰?大師說︰「有道者得,無心者通」,這二句話是不是六祖所說,尚待考證,但這兩句話的意義是對的,就是說你有德行,就得到了正法眼藏。怎樣通達正法眼藏?要放下自我的執著心,就是自我的種種妒忌、猜疑、不滿、貪瞋,這些種種都放下的時候,你就是跟正法眼藏相通了!
法鼓山 的法,是以社會大眾為基礎的禪法
法鼓山 的法,實際上也沒有特別的法,就是漢傳禪法,漢傳禪法跟南傳、藏傳是不一樣的。漢傳禪法的殊勝之處在於民間化、普及化、生活化,漢傳禪法不離佛法的根本,也不否定學問,卻不一定要談多少學問,如果老是談學問,弘法只談學術,佛法便不能普及,中國的禪宗之所以一枝獨秀,原因即在於此,而其他宗派沒辦法普及,正因為他們的理論很高深,只能適應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跟一般民間不能相應、接合。
中國的禪宗就是中華禪,從百丈到馬祖,百丈所傳的禪法很簡單實用,不管是否具有學問、知識、錢財等做背景,都沒關係,一般人都可以在生活上運用,就因為所傳禪法如此的純樸、簡單、實用,所以可以普及,得以持久。
我之所以強調這點,是因為我們不能依靠奔走權門、豪門,如果老是巴結權門、奔走豪門,希望他們來護法,一時之間可能有用,可是長期的話便會失去一般民間大眾的基礎。
不過,這也不是說我們排斥權門、豪門,我們不排斥、不拒絕他們,並且也希望接引他們,來成為佛法的實踐者及護持者。但不能去巴結、奔走。奔走權門、豪門,佛法一定沒有辦法持久興盛、普及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佛要說「一缽千家飯」,便是要我們從一般社會大眾出發,平等接引每一個階層,為他們服務、給他們照顧,讓他們都能各取所需,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此,佛法才會常住世間。佛法其實就是靠大眾,釋迦牟尼佛自己出身貴族,他雖化度王臣長者,但他接觸的人大多是平民,因此大家要掌握這個原則。
首座和尚,代行方丈職權
法鼓山 在過去這二年來,不斷尋求制度的完善、組織的完備,制度要從僧團這裡著手,未來我們團體是以僧團為核心,今天傳法的十二位,是我們法鼓山 組織架構裡面重要的執事,當中有的不是住在我們本山的,但都是彼此密切互動,而且方向一致,遇到任何爭議的問題,共同商量,商量時不違背法鼓山 傳法的標準,以及我們傳法的意義和任務。
我們法鼓山 究竟是什麼樣的道場?我曾經跟僧團講過,佛法以釋迦牟尼佛為最高,然後是印度的佛教、漢傳的佛教、漢傳佛教的禪佛教,禪佛教中,以心靈環保為主軸的是法鼓山 的禪佛教,然後再往未來看,則是整體的世界佛教,我們在這樣的原則下往前運作。
至於如何運作?目前尚未明朗,由於方丈尚未交位,所以,如果師父出遠門,或者要休息一段時間去閉關,法鼓山 這個團體由誰來代理?師父目前兼任方丈和住持,但住持與方丈是不同的,在一般的道場稱「住持」;大本山、大叢林的住持叫作「方丈」。因此,當師父要出遠門,或要靜養一段時間,或要閉關修行,方丈還沒有交位時,行使方丈職權的就是首座和尚。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宣讀法鼓山 的傳法標準,共計五條:
一、對佛法具正知見;
二、生活言行嚴守淨戒律儀;
三、具備弘法的悲願與能力;
四、具備攝眾、化眾、安眾的能力;
五、認同法鼓山 理念,願盡形壽以推廣法鼓山 理念及宗風為當然責志。
(二○○五年九月二日講於北投農禪寺「傳法大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