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下)
四、如何學習傳統文化
(一)教學方法
1.教學目的——認識本性本善
人與人的關係這是倫理,教倫理是教學裡頭最重要的一環。為什麼?人的本性本善就從這裡生出來的,知道宇宙萬物跟自己是一體,「無緣大慈」,無條件的慈,「同體大悲」,這個慈悲心就是真正的愛心,才能生得出來。慈悲心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怎麼開發出來?就是教學。教學最重要的目的,要認識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要回歸本善,不可以遠離本善。
教學理念的目的是叫我們得定、得三昧,也就是回歸自性。自性本定,這句話非常重要,真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不動的、是不生不滅的,就在眼前,沒有一個人例外,個個都是聖人。
2.教學方法——修戒定慧
(1)因戒得定 因定開慧
現在人心不定,浮躁,這是科學帶動的浮躁。中國古人教人慢、慢,一切都得慢慢來,言談舉止都要緩慢、穩重,不能有心浮氣躁的這種表現。穩重沉著的人有智慧,浮躁肯定生煩惱。佛教傳到中國,其治學的方法,中國人完全接受,它的方法就是戒定慧。戒是規矩,要守規矩,守規矩你就得定,得定之後就可能開智慧,就開悟了。
(2)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讀書的理念,求學的理念,應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容易得定,不讓你分心,就是先學做專家,然後再求博大精深,先要專。 讀書是一個方法。古人講得不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用真心去念,念上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肯定意思會自見。什麼是真心?真誠、清淨、恭敬,有這三種心去念就會自見。
(3)明確學習的原則、目標和次第
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三福、四弘、三學、六度。淨業三福是佛對所有的弟子們開示的最高指導修行的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每天提醒自己,這叫真學佛。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學習的次第。首先要發心,然後真幹,真幹從哪裡幹起?從持戒、得定、開慧,智慧開了之後廣學多聞,這才能教化眾生。最後圓滿成佛。
三學: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前面講教學的理念、方法,都是根據三學延伸的,三學是根本。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不離開這六個項目,每天生活就感到非常充實,很有意義、有價值。具足倫常八德,具足三福六度,這是真正佛弟子,這是真正中華兒女,華族真正的後裔。作佛、作菩薩、作聖、作賢要具備的善根,我們在生活當中養成,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中落實。
3.具有老實、聽話、真幹的精神和真誠、清淨、恭敬的態度
有善根還得有福德,福德我們把它歸納六句。老實,人一定要學老實,老實人有福報,決定不能欺騙眾生。要聽話,聽誰的話?聽老祖宗的話,聽大聖大賢的話。要真誠,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就能學到。沒有「老實、聽話、真幹」的精神,沒有「真誠、清淨、恭敬」良好的態度,遇到好老師也學不到。做學生,能學多少完全決定在于態度、心態,這是福報。誰有真誠恭敬心,誰就能得到聖賢的傳法。我們要明瞭,要真幹,這才是真實學問,我們要把它落實在身行言教。學了一定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得受用,真得法喜,物質條件再差,精神生活充滿了。
4.我們的責任——傳承寶藏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中國老祖宗真正的愛護自己的後代,把他們自己的智慧、經驗和成就寫成書本流傳給後世子孫。這是真實的寶藏,用漢字、文言文寫的。為什麼用這個?這是了不起、最偉大的發明,從這個世界上的歷史來說,任何一種發明都比不上漢字跟文言文。為什麼?它是真理,什麼叫真理?永恆不變。我們學會了漢字、文言文,祖宗千萬年留下來的這些經驗、理念、方法我們全得到了,我們這一生確實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在哪裡?在《四庫全書》裡頭,《四庫全書》的鑰匙就是漢字、文言文。
有這把鑰匙的人要不肯傳下來,他是什麼罪過?他對不起列祖列宗,他的果報肯定在無間地獄。他要能歡喜承傳,無有條件,受再大的苦難、受再大的折磨也要傳下來,功德不可思議。
(二)基本課程安排
我們從《弟子規》學起,這是基礎道德教育,我們必須要做個有道德的人。基礎課程還有《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加上《沙彌律儀》,告訴我們日常生活必須遵守的禮節、規矩。另外我們要學漢字,學《說文解字》,要學文言文。文言文一百篇,自己可以選,如果不會選,可以選擇《印光大師文鈔》,它是文言文寫的,比較淺顯,容易懂,能學到文言文,也能夠學到倫理道德跟佛學的理論與常識,這個教材好。我們要依照中國古聖先賢的理念、方法,完全自己來學習。
(三)如何培養師資
培育師資,依《群書治要》所依之六十六部原典為主。《群書治要》從哪來的?從六十六種典籍,這個典籍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召集的一群專家學者,從經、史、子裡面選出了六十六種。這裡面的內容是什麼?《大學》上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需要的教訓,都在這六十六部當中。是中國古聖前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和天下的智慧、方法、理念、效果、經驗,累積大成的精華篇章。這是人類的無價瑰寶,能救中國,能救全世界,是祖宗留給後代子孫無價的真實寶藏,要認真學習。
我們用十年時間培養能夠教化傳統文化的老師。十年之後,每個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個人專攻一部經,十年之後就有一部活的《群書治要》,專講《群書治要》。一經通,一切經都會融會貫通,換言之,《四庫》裡頭任何一種典籍他都有能力去教導。
五、總結
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深深認知,決定不能有絲毫懷疑,人性本善,眾生本來是佛。教學終極目的就是教人回歸自性,成聖成佛而已。我們要把古聖先賢教導我們這幾句話常常放在心上,作為我們這一生的方向、目標。要走這條路,這叫聖賢之道,這叫大乘之道,只要放下名聞利養的障礙,我們一定能行得通。
「行道才見真理」,「悟道才生智慧」,「做到能度眾生」,我們把自己學的、自己修的、自己所悟的,統統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叫度眾生。「了道才是聖人」,徹底明暸了,這是聖人,這叫佛陀。「天地歸仁能立人」,「真誠為人能服人」,「慈悲忍讓能勝人」,「三界通達能幫人」,「陰陽協調能做人」,「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要「調伏狂人」,狂妄無知的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醒覺迷人」。把這幾句話記住,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常常想著他是什麼樣人,我要什麼樣心態去幫助他,去成就他,這就對了;常常放在心上,要學好人、學賢人,學聖人、學佛菩薩。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於馬來西亞華嚴講堂《傳統文化如何學習》1-3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