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修四念住

修四念住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大人覺悟的第一項是:世間萬法都是遷流無常的,三界之內的任何國土,都是危機四伏、脆弱不堪的;地、水、火、風四大本空,若不領悟,便招眾苦;色、 受、想、行、識五蘊所構成的身心世界,因為生滅變幻,無有自我,亦無我所,所以也是虛偽的現象,並無誰在主宰。其中的心,雖非主宰,卻是眾生造惡的源頭; 肉體亦非自我,卻是眾生犯罪的淵藪。若能作如上的觀察,便得漸離生死苦海了。

「四念住」舊譯作「四念處」。小乘行者於修五停心觀之後修四念住觀,依五停心觀可止亂心,得奢摩他(梵文śamatha);依四念住觀可發觀慧,是為毗婆舍那(梵文vipaśyanā)。

小乘行者在入聖位初果之前,有七賢位,亦名七方便位、七加行位,即是五停心、別相念住、總相念住、煖、頂、忍、世第一;其中前三位又另名三賢位,後四 位另名四善根位。第一加行的五停心觀是指數息、不淨、慈悲、因緣、界分別;第二加行的別相念住是指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第三加行的總 相念住是指無常、苦、空、無我。

本經所列的四念住觀,是先說總相念住,再說別相念住的身心不淨。依四念住觀的第三加行位,便可陸續生起四善根的功德,至世第一位滿,即入見道位的得法 眼淨,而證聲聞乘的初果聖位,再來七返生死便證無學位的第四阿羅漢果。所以本段經文的末句要說,依修四念住觀,即可漸離生死了。

經文中的「世間」是指欲、色、無色三界,均在有限的時空範圍之內,時間有交替,空間有變動,故皆屬於無常的環境,不是常住的淨土。

「國土」是指三界之中眾生依止生存的環境,根據佛經所載,人間的國土,除了我們居住的地球名為南瞻部洲,尚有我們無法到達的東洲、西洲、北洲。但均非 究竟安樂之處,仍免不了兵災、風災、火災、水災、蟲災、疫癘等等天災人禍,隨時都可能有不測的厄難降臨;到劫末之際,縱然是三界中最高的禪定天,也難免遭 劫,所以稱為「危脆」。

所謂「四大」,即是組成人類肉體的四大元素:

一、地大:骨、肉、筋絡、皮膚、指爪、毛髮等。二、水大:血液、涕唾、汗液、眼淚、舌津、精髓、便尿等。三、風大:消化、循環、新陳代謝等的運作。四、火大:體溫、體能等。

四大和合,假名為人,而此四大元素若有一項不調,便生病苦,若缺其一,即會死亡;四大離散,人即成空,因此經云:「四大苦空」。人類所依止而住的欲界環境,也是地水火風的四大假合而成,若不悟其為空,執著為實有、恆有,便會起貪、瞋、取、捨等的煩惱之苦。

至於「五陰」則是構成人類身心世界的五大要素:

一、色陰:是五塵及五根的物質現象,若無智慧,便會執著為我的身體或我所取物。

二、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及生命的延續現象,若無智慧,便會執著為我的主宰及我的中心,產生人我是非、爭長論短、孰好孰歹等的煩惱,層出不窮,真是苦不堪言。

其實,四大非真,五陰無我,才是佛的大人知見。因為世間的國土、四大、五陰經常都在「生滅變異」,是虛偽無主的,所以是危脆、苦空、無常、無我的。

由於眾生愚癡,不體悟這些真理,便會起種種不善心,造作種種不善業,以四大的物質所成身,違犯無數罪惡行。所以經文要說:「心是惡源,形為罪藪」了。

如果依照大人所覺悟而開示的聖教修行四念住觀,便能由第三加行而漸入四善根,終究獲得聖果,離生死而證涅槃。

在根本佛法的體系中,四聖諦是佛陀一代訓示中的綱目,四念住則是佛陀一代禪法中的特色,兩者是互為體用的。在四聖諦中有四念住的內容,在四念住中亦有四聖諦的內容;四聖諦重在慧解脫,四念住則由禪定的修持而開發觀慧。

正由於四念住的無常、苦、空、無我,是與四聖諦的苦滅道相應,也與無常、無我、寂靜的三法印一致,所以修習四念住觀,雖為次第禪法,卻已完全不同於外道所修的四禪八定,而是不共於外道的解脫聖道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