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為什麼要度眾生?↑TOP
所謂度眾生,是佛在發成佛大願時,所立的誓願,也是在沒有成佛之前,尚有自我中心時,所抱持的心願,所以在未成佛前的凡夫或菩薩,是有眾生可度的。如同《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又說︰「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又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沒有眾生可度
可是成佛之後,沒有了二元對立的現象,因此,就既沒有了被度的眾生,也沒有能度眾生的佛了,否則便是對立。只要有能度與被度的關係,便不圓滿,並沒有親證法身的全體;因為一旦親證法身的全體,就無內、無外、無彼、無此。因此《金剛經》又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未成佛時的發心菩薩,都要度眾生,故有眾生可度。因從菩薩的立場來說,一定有眾生可度,到了初地以上的菩薩,雖已經知道沒有眾生可度,但他還要度眾生;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薩,則是自然運作度眾生,自己卻已經不再有度眾生的努力心。
眾生自度
因此,到了成佛之後,便已不度眾生,實無眾生可度,而是眾生自度,以其善根、福德、因緣的多少,而能感得佛與菩薩的化現而做救濟;那是眾生心中的佛與菩薩,不是佛與菩薩的本身。
當自己成佛之後,是接受一切眾生的感應,而非佛去感應眾生。所以,一切諸佛成佛之後,他是全知、遍知的,因此名為正遍知覺,有求必應—眾生有求,諸佛必應。什麼是四無量心?↑TOP
慈悲喜捨,稱為四無量心,又名四等心、四梵行,是佛教最基本的修持。
普利無量眾生
慈悲喜捨的意涵:一、慈無量心能與樂。二、悲無量心能拔苦。三、喜無量心見人離苦得樂而生喜悅。四、捨無量心即捨如上之心不好執著,又能怨親平等,捨怨親想。
有﹁慈悲﹂才會布施,而布施不著相,就是「喜捨」。
四無量心,事實上就是用四種大平等心、大智慧心、大慈悲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行大布施。四無量心也是大菩提心的內容,成佛的基礎。因為﹁無量﹂即是大,若能修成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就是大雄大力的佛陀了。
念念皆生淨土
一念清淨,一念即見淨土,十念清淨,十念即是淨土,念念清淨,念念皆生淨土。只要一念與佛的慈悲喜捨心相應,我們眼前所處的世界即佛國淨土,此時所見之眾生,將都是修四無量心之眾生。
因此,我們如果希望人間淨土在面前出現,就要練習修行四無量心,我們周圍的環境就會如同佛國淨土般清淨。如果能夠恆常修持四無量心,在成佛時,周遭都會是修行四無量心的眾生,生到我們的國土中來。
修持四無量心,你將會發現,生活周遭的人們變得為之不同,充滿溫暖喜悅。反之,如果你的慈悲喜捨之心生不起來,一則不易成就佛國淨土,二則即使佛在面前,也見不到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