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修行的四種清淨明誨↑TOP
四、第四決定清淨明誨—戒大妄語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
「阿難!像這個世界的六道眾生,即使說身心都沒有以上所說的殺、盜、淫這三種罪行,三清淨行都已圓滿了,並未再做那些壞事,可是如果說大妄語,三摩地是不得清淨的,反而會成為愛見魔。因為心中還有貪的想法、看法,以及習性,就會變成魔王、魔子、魔孫,像這樣的人,便會失去成佛的種性。」所謂妄語,主要是「未得謂得,未證言證」。妄語在十善法裡,包括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妄語有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等三種:
(一)大妄語: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自己沒有得到果位,卻說已經證到了果位,像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還滿多的。他們說自己是阿羅漢,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再來、某一尊阿羅漢再來,也有的說自己是某尊佛的轉世,這叫作「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自己並沒有實證到禪宗所講的空性、佛性、菩提性等經驗,也沒有證到《楞嚴經》所講的「反聞聞自性」。見性之人,心中是無物的,唐朝的六祖惠能大師曾說過以無念為宗。何謂「無念」?無念就是見性,是「念起即覺,覺之即無」。念頭是自我中心的一種執著,如果發現念起,能夠即覺,亦即曉得有這個念頭出現,馬上觀照,知道這個念頭是不對的,便即止即無。既然覺悟到這個念頭是錯的,念頭就會消失,自我中心當然也就消失了,此為無我的出現、無我的實證。若是尚沒有這種實證經驗程度的人,卻說自己已經證到了,這就是大妄語。
(二)小妄語:隨便講了一句不是事實的話,但是不會影響他人,也不會影響自己生起煩惱。
(三)方便妄語:用一句話來誘導人進入佛法之門,學到所有的佛法,就是方便。真正的佛法是無法可說,有法可說的都是方便。因此,有禪宗的人講釋迦牟尼佛是個大騙子,騙一切眾生都能夠學習佛法,能夠出三界。就像「揚葉止啼」,拿著一片樹葉對哭著的嬰兒晃幾下,讓嬰兒對樹葉產生興趣,覺得很好玩,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以後,就不哭了;另有《法華經》講的羊車、鹿車、牛車等,也都是方便門。方便說有三乘、五乘,事實上只有一乘,就是見到佛法的佛性,其他的三乘並沒有真正的圓滿。
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消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佛對阿難說:「或者有人想要求得世間第一尊貴、第一殊勝,然後在他人面前說:我現在已經得到聲聞的須陀洹果(初果)、斯陀含果(二果)、阿那含果(三果)、阿羅漢道(四果)、辟支佛乘(緣覺)、十地的菩薩位,以及地前的菩薩位,都是為了讓在面前出現的人能夠向他禮拜、懺悔,並且貪圖得到這些人的供養,也就是為了名聞利養而說了大妄語,這種人是一顛迦,即是斷佛種性之人,不能夠成佛,就像用刀把多羅木砍斷,佛說這些人永遠把善根毀滅了,不再知見真正的佛法,永遠沉淪到三惡道的苦海之中,他們修行三摩地是無法成就的。」
「一顛迦」又稱「一闡提」,在唯識宗來講,是永遠不能成佛的眾生。這種人已經斷了學佛的善根,已經沒有成佛的可能性。
「多羅木」又名「多羅樹」或「貝葉樹」,南印度有這種多羅樹,樹身長得都是葉子,非常的綿密,有點像棕櫚樹,但又不全像。多羅樹的樹葉子直接長在樹身上,可以一層、一層地剝下來。每一片葉子的長度大約一尺半至二尺,寬度約二寸至三寸以上,印度人拿它來書寫經文,叫作「貝葉經」或者「貝文」,翻成中文是從此岸到彼岸的「岸」字。如果將樹從中砍斷,或者攔腰斬斷,樹就活不成了。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末學。惟除命終,陰有遺付。
釋迦牟尼佛會令菩薩及阿羅漢們,在佛滅度以後,以應化身生到末法之中,成為種種的形象,目的是要度這些流轉生死之眾生。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中之王、宰官、童男、童女之相,乃至作淫女、寡婦、姦人、偷盜者、屠夫,以及販夫走卒等。變成他們的樣子,跟他們同事,是要向他們讚歎大乘的佛法,令其身心進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是真菩薩!」、「我是真阿羅漢!」不會洩漏佛的祕密與因緣,也不輕易洩漏給末世之中,剛剛開始學佛的末學人。唯有一個例外,就是他們在臨命終時,如果有需要,會暗示他們是什麼菩薩或者什麼阿羅漢再來,是來度化眾生的,講完以後隨即往生,這樣就不會造成轟動,讓大家都來膜拜他們。
在〈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種應化身,而在《楞嚴經》第六卷講的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裡面有三十二種應化身,實際上,觀世音菩薩有千百億種應化身。在此段經文之中,重複提出所有的菩薩及阿羅漢們都有應化身,有種種的需要時,他們就會現出不同的身分。
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佛對阿難說:「怎麼會有像這樣子的人,說自己是佛菩薩或阿羅漢,而來惑亂眾生?這是要成為大妄語的。阿難,你教世人修三摩地以後,必須斷除諸大妄語,這是如來、先佛世尊教法中,修行的第四個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
佛對阿難說:「任何人如果不斷大妄語,就好像把人的大便刻成檀香的形狀,希望從中得到香氣,怎麼會有這樣的可能呢?我教比丘們應該是以直心為道場,四威儀就在一切行住坐臥的行為之中,沒有任何虛假,怎麼還會向人自稱已得到上人法呢?」
超越世俗人的一種果證之人,為「上人」,「上人法」指的是解脫法,也就是菩薩法。
「栴檀」就是檀香,這種檀香生長在南印度的山區裡,到現在為止所燒的香料,製香的最好原材,還是旃檀香。
「直心道場」,在《維摩經》裡講的直心,不是用歪曲或虛假的心來對待人,不是以虛偽的心來與人相處,那就是在修道。道場是修道的所在,不一定只有在打坐時才是道場,「直心」是隨時隨地,心都可以是不動煩惱的,是直的,沒有歪曲、虛偽、假造的妄念心,這就是修菩薩道的道場。
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
佛說,譬如有窮人自稱是國家的帝王,讓政府官員知道以後,會認為他是想造反,謀取政權,而將這個窮人抓起來殺掉,何況是法王。法王是佛法中的王,比人間的帝王更重要了。所謂法王,是已實證悟境,他的智慧與慈悲不但超過凡夫,也超過了所有的聖人。聖人是十地前的十地菩薩及二乘之聖人,他們都沒有辦法像佛一樣,有這麼大的慈悲心來救度眾生。如果隨便說自己是法王,這個罪過就大了,雖然佛不會派人來殺你,然而你已種下了這個不真實的因,在果上就會遭遇到很多的麻煩,而沉淪至三惡道去。
「求佛菩提,如噬臍人」,像這樣的人要成就佛的無上菩提,就如有人想咬自己的肚臍一樣,又有誰能成就得了呢?臍帶自出生以後就掉了,只剩下肚臍眼,若是想咬自己的肚臍眼,哪有可能?經常有人後悔的時候,就被形容為「噬臍莫及」,即是已經來不及了,也沒有人能幫助得了你。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三摩地,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此為《楞嚴經》第六卷的最後一段經文,也就是與觀音 法門相關的最後一段話。釋迦牟尼佛最後對阿難說:「如果比丘們的心像拉直的弦,沒有歪曲、沒有曲弧,一切的事都是真實的,這樣就能夠進入三摩地,不會再受到魔境之擾亂,或者讓魔王、魔鬼進入你的體內。我就會說這種人已成就了菩薩的無上知覺。像我這樣說,即為佛說,不這樣說,便是魔王所說。」
「無上知覺」,實際上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然而無上正等正覺的知見和覺性,還沒有成就佛道,這是菩薩無上的知見和覺性。
以上所講的四種清淨明誨,主要是講如何避免墮入魔境與墮入魔道,而來修學清淨、正確、正法之佛道。
《楞嚴經》第六卷本來是講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但是這個世界上仍有許多人妄認為自己已經是佛、已經是大菩薩、已經是阿羅漢。釋迦牟尼佛就很慈悲地對阿難說了以上的四種清淨明誨,希望能夠接引他們、攝受他們,讓他們知道其所學的、所行的是邪道,而使他們真正能夠歸入佛法的正道,修行觀音 法門的三摩地。修行此三摩地者,第一要斷淫、第二要斷殺、第三要斷偷、第四要斷妄語,如此修行,便不會墮入邪師邪說的魔道中去了。
(二○○七年五月二日聖嚴修訂於台北市中正精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