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眾生應先了佛經六事乃可為道』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應先了佛經六事乃可為道』?依《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開示:眾生應先了佛經六事,乃可為道。何等為六?所謂
(一﹚ 曰正道,何謂正道?說無端緒,無造無作,虛無所有,無所從生,無行無得,自然如也,是謂正道。
(二﹚ 曰善權,何謂善權?變化無方,或出或處,隨類而入,與為因緣,時宜而說,不合章句,趣化度之,是謂善權。
(三﹚ 曰至教,何謂至教?指示罪福,作是得是,皆行所致,無橫與者,其事明白,是謂至教。
(四﹚ 曰誘導,何謂誘導?開童蒙人,有護有德,增壽益算,現世可獲,是謂誘導。
(五﹚ 曰福德,何謂福德?六度無極,主治六情,制守根門,可得天人,轉輪聖王,長樂無極,是謂福德。
(六﹚ 曰禁戒。何謂禁戒?守口攝意,身不殺、不盜、不婬、不欺,奉孝不醉,三惡趣苦,不可久處,是謂禁戒。
由此觀之,如是『六者』,即所謂眾生應先了佛經六事乃可為道,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佛經』者,佛教之經典也,又佛像與經典也。又『乃可為道』者,謂道以能通為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合為七科,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是為七科。是故眾生先了此意,乃可為道。譬如捉網,先攝其綱,諸目皆正。不曉持綱,先理其目,顛倒錯亂,互相絆繞,無有解已。學亦如是,不達其要,聞經中說,不解權宜,不能分別,便相譏恃,遂執所守,興起恚意,失本忘義,毀正逐邪,學者雷同,追逐音響,不相匡正,識真者少,墮落滋多。如此之輩徒載學名!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0年4月13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