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書院』乃是專修、專弘西方淨土,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目的之教學場所。何以故?蓋依夏蓮居大德所『會集』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之『聞經獲益第四十八』云:「、、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也。歡迎常來參訪及介紹給『親朋好友』,並加入『我的最愛』。阿彌陀佛!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轉載-心懷感恩能減少煩惱 2025-11-10 聖嚴法師開示 .
轉載-心懷感恩能減少煩惱
2025-11-10 聖嚴法師開示
佛教是一個報恩、感恩和懷恩的宗教,特別是淨土法門的修行者,一定要想到如何感恩。希望眾生得到利益就是感恩,這種觀念也就是度眾生的基本立場。
〈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了慈悲所以要度眾生。如果想要成佛,一定要行菩薩道,行菩薩道的著力點就是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之中,自我中心,也就是自我的執著、自私的行為會淡化、減少;自我的執著愈輕,智慧出現的機會愈大,智慧就會增長。因此,度眾生不僅是為了慈悲,也為了開發我們的智慧;慈悲與智慧是一體的兩面。
可是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煩惱心就會增強,會想:「我度眾生,誰來度我?」這種抗拒心一出現,智慧心就生不起來。所以,理論上我們因為發菩提心而度眾生,但實際上因為煩惱重,心中會產生抗拒的力量,讓你想不到為什麼要度眾生,這就是業力,也叫作業障。因此,我們要講感恩、報恩。用感恩、報恩的心面對眾生、面對所有的人;每當煩惱心生起時,就說我面對的是恩人、是幫助我的人,不是仇人、不是壓迫你的人,煩惱心就會漸漸減少。
另一方面,我們在度眾生時,通常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好像有能力幫助他人很了不起,有點得意、有點傲慢。這不是報恩的心,而是施惠心;施惠是給人家恩惠,不是因為得到恩惠而回饋,是一種傲慢心、沒有謙卑的心,也是煩惱。
◎文:聖嚴法師
.
◎摘錄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