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轉載-心安平安,和喜自在 文 / 聖嚴法師 .

轉載-心安平安,和喜自在 文 / 聖嚴法師 我們常常要求別人跟我和,都希望別人對自己要公平、要合理,但這不太容易,所以還是要自己學著去跟人家和。大家都知道「家和萬事興」,但是有人說:「沒事就可以和,有事就不能和。」其實家人、朋友間不要老是講公平、合理,要學著彼此各讓一步,這樣就可以和了。 天天「和喜自在」的方法 如何才能夠天天「和喜自在」?第一、要經常保持身心的健康,隨時運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調整自己,與他人和諧相處,那麼每天的生活就會如禪宗祖師所說的「日日是好日」。第二、要知足。能夠生活、生存,健康地活下去,就是一件快樂的事,這就是「知足常樂」。第三、要發大悲願心,不以身體的生命為終極目標,而是發無限的悲願。佛說「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多布施、做好事,時時心有法喜。第四、歡喜自己是佛教徒。 「和喜自在」主要是心和諧,心和諧才能喜悅,然後才會自在,這樣環境就不會影響我們,相反地,我們還可以影響環境。要和樂才能歡喜,才會自在。 新年新希望 過年又叫過節,「節」的意義是什麼?就像竹子一樣,每通過一個階段,就會長出新的一個節。「新年」的意思,並不只是過年這段時間叫作新年,而是表示新的一年開始了,不管去年過得怎麼樣,新年新希望。 「智慧財」與「功德財」 過年期間,大家見面都會說「恭喜發財」,發什麼財呢?一是「智慧財」,一是「功德財」。多做好事,多給人方便,多念佛,這是功德財。在功德之中,其實也含有智慧。「智慧財」能夠化解自己的煩惱,有智慧的人,有錢也歡喜,沒有錢也歡喜。沒有智慧的人,即使有錢也不會歡喜,那就很苦。人人都希望發財,但若失去快樂,那就沒有意義。 聖嚴師父祝福你,你自己也要許一個新希望。想想今年要做什麼?老人家也要許願,在我們農禪寺、法鼓山有好多七、八十歲,甚或九十歲的老菩薩都在廚房揀菜、洗菜、種菜。每一個人都要許一個可以實踐的願望。世間人說「自助而後人助」,佛法說「種福而有福,培福就有福」。如何種福、培福?就要許願,並且要確實地實踐。 用佛法來安心 然而,人不可能一直都是順利的,身體難免會生個小病,工作難免會碰到小阻礙,自然環境也會遇到小災難,但是「心安就能平安」。首先要「未雨綢繆」,做好預防的工作;如果無法避免,就要保持心的平靜,否則就會遭受雙倍的損失與傷害。其次就是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當誰都無法幫助你時,至少觀世音菩薩會幫你。 〈四眾佛子共勉語〉最後二句是「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時時念佛,可以隨時保持身心的安定,隨時得到三寶的加持。平常要念,遇災難時更要念。而且無論修行多久,都很有用。 娑婆世界的種種現象,是眾生的共業。當人心安定了,就會覺得風調一些、雨順些。 摘自:《法鼓山的方向:弘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