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包,已經到了野火燎原、無物不「毒」的地步!究其因,行政部門怠惰,業者喪盡天良,法律輕縱,三大問題終於織起了食品毒網,讓人人身陷險地,鎮日服「毒」!
從塑化劑到毒澱粉、黑心醬油、斃死豬,喝的、吃的、主食、調味料,無所不包。雖然專家告訴民眾,有些毒物可以代謝,但那是指吃下單一問題食品的狀況,且吃的人知道多喝水或多喝牛奶,以利代謝排毒。
台灣目前的情況並非如此,衛生署列管的食品就包括米粉、粄條、黑輪、粉圓等九大類,再加上其他散項,都是日常食品,民眾等於是處於毒物包圍的重覆中毒環境中,一天吃進的絕不只一種容許量,而是多重容許量,累積之下,健康焉能不受危害。
但明知生活環境中毒物何其多,相關行政部門非但不積極任事,反而互相推托,深怕接到燙手山芋,影響宦途。以毒澱粉來說,衛生署說「順烯丁二酸」是化學品,由環保署主管;環保署說,只管有毒化學品,順烯丁二酸是一般化學品,由工業局主管;工業局又說,化學品添加到食品,就是衛生署的責任。皮球踢了一圈,問題回到原點。
毒澱粉風暴未止,又傳出主管單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可能有隱匿案情的說法,衛生署、監察院都要查。雖然目前沒有定論,但由食藥局的處理流程看來,的確有若干說不清楚之處。
而最可惡,是黑心到極點的不肖業者。屏東發現的斃死豬肉業者侯義勇已是常業慣犯,有五次被查獲不法的紀錄,最近第六次被查獲,可說是死性不改。而他到案後,竟然大言不慚的說出「又不是殺人放火」的話,聽在民眾耳中,尤其是孩子吃到斃死豬肉營養午餐的父母,心裡的氣憤與震驚,不難想像。
黑心食品業者眼中只有錢,不管他人死活,人性貪婪,無法完全杜絕,唯一防制之道,就是抓到就嚴刑重罰。可是,國內從中央到地方,食品安全稽查人力本就不足,抓到後,最多罰錢了事。
而民眾不知道的是,罰金之輕,令人難以置信。在塑化劑風暴之前,只罰三萬到十五萬,而且通常只採最低罰,也就是只罰區區三萬而已!也難怪幾十年來,黑心業者根本不怕,三萬元?一、二天就賺回來了,何足掛齒。
在塑化劑之後,修法提高罰金為六萬到六百萬,但這次抓到毒澱粉的幾個毒頭,也只被開了一張最低罰金六萬元的罰單而已。這樣的執法是對業者何其「仁慈」。
再舉一例,塑化劑風暴中的含毒濃縮果汁主要批發商金果王,最後也只輕判了一年二個月。理由是,金果王並非直接賣給民眾,而是賣給中小盤再去分裝,金果王無法掌握最後是賣給誰。照這個獨特的法律見解,愈大的毒頭、責任愈輕,那麼,國際刑警組織何必大費周章的抓毒梟?到街上隨便抓幾個販毒的小混混,就可以交差了事。
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早就千瘡百孔,破網補不勝補。我們無法奢望黑心廠商一夕覺悟悔改,只能希望握有公權力的行政與司法部門,徹底認清問題的嚴重性,拿出魄力與擔當,認真懲治幾個黑心廠商,以收儆猴之效,挽回些許政府形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