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不能得成就禪定』?茲依《大方廣十輪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若有依止於十不善輪,則不具足欲界禪定,亦不能具足欲界善根,況能成就色無色界一切禪定,亦復不能成就三乘及餘諸善。 何等為十?所謂(1)有欲修禪眾事不具。(2)有欲破戒成就惡法。(3)生於倒見亦著吉相。(4)惡心難調不順賢聖。(5)諸根輕懆而不具足微少善根。(6)但作兩舌多喜鬥亂。(7)作麤惡語而恒罵詈。(8)好作綺語及諸妄言。(9)生於貪嫉,見他得利常生嫉妒。(10)一切眾生有惱害心,作大邪見說無因果。滿足十事雖欲修禪,不能成就欲界小善,況能成就色無色界善根及三乘善法。
(二) 又有十事而不能得成就禪定。何等為十?所謂(1)樂著作伎。(2)樂著言說。(3)多好睡眠。(4)種種所求。(5)貪著美色。(6)樂著於香。(7)樂著諸味。(8)樂著音聲。(9)樂著於觸。(10)樂著覺觀。是名十種,而不能得成就於禪。
由此觀之,如是『二十法』,即所謂菩薩不能得成就禪定,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菩薩設使成就六度,尋即退失終不能成,而但為得檀越信施,因其利養心生惡法。若在剎利諸王眾中,多諸過罪為他罵詈,及加鞭杖截其支節,或犯大罪久受諸苦,若疾命終必墮惡趣,乃至入於阿鼻地獄。譬如阿蘭迦蘭.鬱頭藍弗.蛭數拘迦梨.提婆達多。如是等毀壞禪定,乃至阿鼻地獄受大重罪。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