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从自心淨土开始↑TOP
修念佛法门,若能修成念佛三昧,就能亲证自心淨土。所以,如果不能完成念佛三昧的工夫,淨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在他方佛国淨土;但是如果念佛三昧修成功的话,西方就在自心中,你的心就与西方极乐世界在一起。不要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十方一切佛国淨土,都在你的心中,与你的心是相应的。
所谓千佛万佛,佛佛同道,你只要与一佛相应,与所有的佛都相应,因此当你修成念佛三昧的时候,你的心是与佛的悲智相应、与佛的法身相应,那等于在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就已经在佛国淨土之中。所以自心淨土能够修成的话,是最好的、最有用的。因此,我们修行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希望能够修成自心淨土。
人间淨土的推广、实现,要从自心淨土着力,在《维摩经》裡说:「随其心淨,则佛土淨。」只要是心清淨,国土就清淨;心不清淨,这个世界就是不清淨了。因此用念佛、打坐、忏悔、诵经等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内心从平安、宁静到清淨。平常一般人只是到神庙或佛寺裡求籤、问卜、烧香、拜佛,心是没有办法宁静,也没有办法清淨的,因为对于自己的心是不清楚的。
(一) 人心的真相
心像什麽?曾有人形容,凡夫的心就像风口裡的蜡烛,烛火随着风不断地晃动,忽暗忽明;又像是海裡的波浪,所谓「无风三尺浪」,表面上风平浪静,海裡却是波涛汹涌。而西藏的寂天菩萨,在其《入菩萨行论》中,则形容我们的心像一隻喝醉酒的狂象,比喻我们的心力大无穷,没有人能调伏它。
曾有人放狂象准备要害释迦牟尼佛,可是醉酒狂象到了释迦牟尼佛面前,就醒了。我们凡夫现在也遇不到佛,该如何降伏像狂象的心呢?就用禅修的方法,包括念佛、打坐、诵经、拜佛,都算是。只有用禅修的方法,才能把那一个力大无穷、像狂象的心绑起来,等渐渐驯服了之后,就能帮我们做工,要它做什麽就做什麽。而且调伏之后,这个心就变成了善心、好心,也就是与佛相应的心。
狂心不与佛相应,狂心稍微遇到一点刺激就会暴跳如雷,不管那个刺激是否合理,都会生气。有修养的人是生闷气,不过这样很容易害病,因为气发不出来,闷着、闷着,结果积了一肚子的怨气。可是如果发洩出来,不仅自害,也害人。那个气就像是地狱裡的火,不断在烧你的心,身体的细胞会因此死很多,老得就会更快一些,距离死亡又更进一步了。
其实普通人如果出生之后,都是平平静静、和和乐乐、欢欢喜喜、轻轻鬆鬆地过日子,活到八百岁也没问题;如果动不动就生闷气、动不动就暴跳如雷、动不动就痛苦挣扎,自心淨土没有了,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地狱,环境裡都是牛头马面、夜叉、罗刹。其实生气的时候,最好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面孔是像天人呢?菩萨呢?还是魔鬼?人的寿命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耗损了。因此,我们要随时随地反观自己内心的状况,随时随地念阿弥陀佛。生气了,念阿弥陀佛;人家生气了,也念阿弥陀佛;觉得很难过、不舒服,都念阿弥陀佛。
若平常没有养成念佛的习惯,临时要念佛,很难。你会辩解:「为什麽不叫他念佛,要叫我念佛?是他有问题,是他烦恼重,他应该要念佛。」这样究竟是谁对谁错呢?
所以,人间淨土的建立是从自心淨土着力,我们为建设人间淨土,推动了许多心灵环保的方法,以下列举「四感」和「四福」来说明。
(二) 以「四感」调柔内心
法鼓山 心五四运动裡有一个「四感」,即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感恩,我们要随时感恩,感恩所有让我们成长的顺逆因缘,凡使我们成长的都要感恩。譬如来参加禅七、佛七,除了感恩师父的教导、义工菩萨的护持,还要感恩家人的成就,以及让你们来参加修行的种种因缘。譬如有的人是为了超度过世的亲人,或是替亲人消灾、延寿,这都是要感恩的对象。
感谢,感谢给我成长机会的人,即使那是打击、是批评,甚至那个批评也不正确,但对你依然有帮助。任何逆缘或者任何要你去服务、奉献的机会都应该感谢,它能让你修行菩萨道,修行布施、忍辱、精进,所以无论别人给你怎样的机会,都应该感谢。
譬如蚊子要咬你,你捨不得让牠吃,念阿弥陀佛赶走牠,那你要感谢牠让你多念了几句阿弥陀佛;或是你让牠吃,那也应该感谢牠给你机会和牠结缘。
过去有一位法师,讲经说法没人听,后来遇到一位高僧指点,说他因为过去世没有结众生缘,所以度不到弟子,要他现在多与众生结缘。他是个出家人,一无所有,想来想去不知道该拿什麽东西结缘,突然想到山上草丛裡蚊子很多,因此晚上都坐在草丛裡打坐,每天身上都被蛟子咬得一块红一块紫。后来年纪大了以后,他说法时听众特别多,而且都是年轻人。原来这些年轻人就是当时咬他的蚊子。
因为他发愿要度众生、结众生缘,生起慈悲心让蚊子吃他的血,他的慈悲心感化了这些蚊子,蚊子死了以后转生成人,就变成他的弟子了。
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如果你以慈悲心布施众生,那个众生就能得度。得度之后,下一生就成了你的弟子,跟你学佛。这是你度人、度众生的机会,所以应该感谢。
再来是感化,即用佛法来感化自己,让自己心裡面的烦恼化解,让自己的种种习气减少、消除,这就是感化自己。感化自己之后,你的心就与慈悲心相应,不会动不动就怀疑、动不动就嫉妒,或动不动就与人争长论短、忿忿不平。
最后是感动,主要是用我们的行为感动他人。要用语言感动人并不容易,一方面很容易流于说教,另一方面是效用很慢,即便对方接受了你的说法,但并不一定会照着去做。像我现在讲了那麽多,你们不一定会照着做。但是如果我直接在做,你们会随着我一起做。
不过,也有的人冥顽不灵,不管你怎麽做,他都觉得是你自己活该,是你自己吃饱了没事做,要做你自己去做,他是绝对不会做的。像这种人,就没有办法完全感动他。但是没有关係,不要失望,只要一百个人之中感动了两个人,就算是成功的,因为这两个人还会去感动一百个人,如果各自再感动两个人,就增加四位了。
因此,不要妄想一出手,大家就会跟着走。这只是你自己在想,怎样做可以感动人,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受你感动。你也不要今天感动了一个,觉得很有成就感,就很努力做,结果明天做了一天,没有感动半个人,就放弃不做了。一定要持续地做。
所以,感动可说是「四感」当中最难的。不过感化也不太容易,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被佛法感化了吗?每次打七之后,自己有改变吗?对家人、邻居、朋友、同事、同学,所有有关係的人,你的态度、想法有改变吗?如果你的态度改变了,别人会很惊讶:这个人过去明明是那样,怎麽现在完全变了一个人呢?对方一好奇,就可以顺势接引他学佛了。这才是真的感动人。
其实修行的确有这种好处,譬如我们传菩萨戒,很多人受菩萨戒之后,他的想法、态度改变,家人对他的看法多半也会改变,相处的关係也会跟着改变。所以我建议,当你们觉得心裡头毛毛的,常常有一些烦恼,常常觉得这个世界很糟糕、很溷乱,这时最好回来参加修行,你会找到改变的力量。
(三) 以「四福」转化心念
四福也是心五四运动之一,包含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知福,是知道自己还有一口气,就有无限的希望,这就是有福报的。还有,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那麽如果真地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时,到底是如意还是不如意呢?所谓如意是意料中的事发生了,既然人生正常状况是,十件事之中有八件或九件不如意,那麽发生不如意的事时,不就是如了你的意吗?能这样想,就叫作知福。这不是自讨苦吃,而是当遇到困扰的时候,你还是要欢喜,不要痛苦、不要难过、不要忿忿不平,那你真是有福的人。
怎样才是有福的人?烦恼少就是有福的人。 (节录自:第四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